发布时间:2023-07-15浏览次数:551
目前,多城挂牌量处于高位,仅能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“老破小”或是面积小、交通不便的房子,已经非常难出手,等待置换房子的改善型购房群体却依然庞大,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。
“在房地产行业,品质已经缺失了五六年之久,而现在随着楼市过渡到买方市场,购房者对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房企将在产品力上开启激烈竞争。”近日,一家大型房企华东区域的设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。
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,截至今年10月,已有约20家房企基于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变化,调整发展战略,推出了新产品、新服务体系或启动社区焕新等。克而瑞集团CEO张燕认为,以投资为驱动的购房者已经退场,房企接下来的主战场是争夺自住改善型客户,在品质竞争上将非常“内卷”。
一位长期观察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过去受到市场限制和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,楼盘品质对于房企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,即便房企有好的想法、理念和设计,受大环境影响,也基本难以实现,而过去评价一家房企是否优秀,多是从融资能力、拿地能力、销售规模等维度考量,但现在,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都在倒逼房企回归品质时代。
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明确了两大目标,其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;其二便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,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,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进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。
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走到了关键的“十字路口”。居民的住房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,即便是一些还未买房的刚需客户,也即将被低端二手房和保障房分流。
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,未来新房市场将持续转向改善及高端住房需求,新房住宅将趋向于“所见即所得”,无限接近现房销售。
明源不动产研究院表示,未来住房刚需市场将加速萎缩,改善住宅市场成为“兵家必争之地”,结合近期多地取消地价上限、重回“价高者得”,未来改善住宅和豪宅市场将更具想象空间。
“今年在项目营销和交付时,我们的感受很不一样。过去项目只要地段好、价格有倒挂就会好卖,而现在客户会反复对比同一个片区里多个项目,对绿化、会客空间、地下车库、会所等公共区域的品质要求变得非常高,这倒逼着我们需要在设计上进行改变,提前两年就要预判未来趋势,才能在交付时不落在其他竞品后面。”提及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感触,上述大型房企华东区域的设计负责人说道。
“从目前上海的市场来看,总价300万至400万元是刚需‘上车’的门槛,这个级别的需求已经有所减少,而在其他城市,‘卖小卖旧’还要比上海更难一些,应注意到房地产市场结构性供需错配的问题,普通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住宅供应量总体过剩,刚需的居住需求已经满足,所以在土地出让的时候就应当把改善型住宅的比例增大。”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对记者表示。
从数据来看,据克而瑞统计,今年新房总体成交中,三房产品仍占据主力地位,成交套数占比56.1%,四房产品则保持快速增长趋势,五房及以上房型的产品成交占比也有0.3个百分点的增长,而一房、二房及其他户型占比持续走低,110-140平方米的㎡面积段产品成交比重达到37.9%,是市场成交的主力,140-180㎡平方米面积段产品占比增长最快。
市场趋势下,不少房企已经在发力高端市场,以巩固自身竞争力。近期在克而瑞产品力论坛上,保利发展控股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吴劲松表示,保利发展已在其地产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“品质时代”的概念,对其产品品牌服务进行了全新升级。中国电建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于建勋表示,地产进入了新时代,以前的土地红利、资金红利或金融红利正走向管理红利及产品力红利,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,该公司产品策略是以改善型作为主战场。
张燕表示,头部房企对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视,已经在进行更为精准的研发与升级;其次是城投平台,2022年城投平台拿地已开工土地数量达到195宗,其中22%的项目选择合作或代建模式,其余一些城投平台也在打造自己的产品线了;此外,各地中小型房企也希望通过产品细节来打动客户,已有此类房企靠产品力出众能将项目价格卖到比周边竞品高出50%。
基于这些特点,克而瑞预估,未来一两年,房地产好产品的成长空间正在释放出来,购房群体和租房群体对于住房的品质要求也将逐年提升。 【编辑:叶攀】
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4日电 题:让有碍变有爱 内蒙古为158.58万残疾人托起“稳稳的幸福”
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
“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能把我的学生送到幼儿园里,让他们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,这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崔锦霞如是说。
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采取统一行动,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”。
图为新城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举行亲子趣味运动会。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摄
有爱无“碍” 生活别样精彩
在新城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,一场特殊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正在举行。特教老师们为这些特需儿童精心设计了小脚踩大脚、珠行万里运球、快乐蜈蚣等一系列适合他们的趣味性运动项目。
这些孩子大部分患有孤独症、智力发育迟缓、言语障碍等,年龄在0岁至16岁。这里的特教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一对一地为他们进行康复训练,而这要比普通老师付出更多精力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教老师的帮助,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从这里毕业,走进校园。
“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,甚至有的孩子从来都没喊过我们一声老师,但我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努力都值得。”崔锦霞说。
5年来,内蒙古多方凝聚助残合力,织牢织密残疾人公共服务八张网,为158.58万残疾人托起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图为“90后”非遗传承人齐天赐。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摄
兜底补短 助残精准脱贫
韩生海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新村村民,他因身体残疾,收入微薄,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5年前,为帮韩生海脱贫,当地政府和残联为他提供多项支持,引导他在大棚内种蔬菜。经过几年努力,现在的韩生海不仅种植蔬菜,还打理果树、养猪养鸡,收入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“90后”的齐天赐出生时一条腿有畸形,后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。但他从小心灵手巧,凭借着刻苦努力,如今是巴彦淖尔市级金银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。
图为齐天赐在制作戒指。中新网记者张林虎摄
在发展事业的同时,齐天赐还教授徒弟,在累计教授的40余人中,有十几名残疾人学徒,目前已有多名学徒开店创业。
“我自己是残疾人,更了解残疾人的不易,就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。工作过程虽然辛苦,但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价值,甚至比健全人做得更好。”齐天赐说。
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”。5年来,内蒙古深入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,11.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。
图为乌拉特前旗图书馆进行阅读·启智亲子活动。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摄
精准服务 织就美好生活
2019年起,乌拉特前旗图书馆在残疾人借阅区打造了视障阅览室。与此同时,图书馆还修建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卫生间,馆外设有无障碍停车位,改造缘石坡道等,方便残疾人来图书馆阅读。
“5年来,我们陆续投入约22万元,建成内蒙古首家设立残疾人借阅区和视障阅览室的县级公共图书馆。”乌拉特前旗图书馆馆长贾强说,图书馆现有4000余册盲文、手语等图书,还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、智能听书设备和软件等。
贾强告诉记者,除了提供阅读服务,图书馆还承接各种残疾人培训、非遗教学等,对残障学员进行手把手、面对面教学演示。
图为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进行茶艺培训。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摄
配备通勤车接送残疾人上下班、为残疾人搭建专门就业工作站、定期开展各类培训……成立于2020年的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,以全方位管理的模式,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。
“在这里,大量的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,走进单位实现就业,将自身的体力与智慧发挥出来,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。”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负责人胡柏毓说。
5年来,内蒙古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,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7.59%,累计精准康复服务残疾人41.48万余人次,建成残疾人康复机构293个,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7200人,20.84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,适配服务率达到99.02%。
平等共享 勾勒幸福图景
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色花园的刘柱,因病偏瘫4年,日常洗浴、如厕不便,同时,由于家住二楼,下楼也几乎成了奢望。
随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的实施,临河区残联为刘柱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。
“加宽了门口,改造了坡道,安装了户外安全扶手,还对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改造,现在居家生活品质大大提升。”刘柱说。
2018年以来,内蒙古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,新建住宅小区、重点公共场所、城市主干道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断提升。
据了解,5年来内蒙古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,用辛苦和汗水勾勒出让残疾人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,让爱的阳光洒在祖国北疆的每一寸土地上。(完)